家課政策

家課政策

家課政策

(一)目的

有效益的家課有助於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延展學習,並鞏固課堂所學,加強對這些的理解,轉化知識。各科的家課應發揮以下各種功能:

  1. 鞏固課堂學習,讓學生為新課程作準備。
  2.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問題,繼而尋求解決疑難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責任感。
  4. 讓教師尋找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調整教學計畫及策略,提供適時回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5.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和培養良好的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有效回饋課程的規畫與實施。
  6. 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與校方共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
  7. 小一至小三逢星期三為”無功課日” ,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及讓學生放學後的自主空間,發展個人嗜好和舒展身心。

(二)基本方針

有優點的家課:

本校著重老師設計有效益的家課。有效的家課應包括以下情形:

  1. 與學校課程配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能鞏固和促進學生的學習,閱讀、溫習、課前蒐集資料和預習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業,亦占同樣重要的一部分。
  2. 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並加強對特定主題的理解。
  3. 讓學生使用各種資源,例如圖書館,參考資料,互聯網及其他社會資源,搜尋資料類家課宜有特定方向,使學生學會學習,並發展自主,獨立及創造精神。
  4. 家課須使學習者容易掌握,並符合程度,以激勵學生盡力做好。
  5. 家課完成時限可分為短期或長期。應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家課,作用是幫助學生觀察及練習課堂所學。至於一些需要替代時間才能完成的家課,如專題研習,資料蒐集,可以讓學生計畫自己的工作進度,鑽研感興趣的論文,把不同的資料,意見和觀點融會整合。
  6. 採用不同的回饋方式,如:同儕互評及家長評估。評估的一部分已有知識性方面,亦包括學生的態度,技能和共通能力方面。
  7. 替代不同類型的家課,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實驗,調查,訪問。除了工作紙形式外,教師亦會安排學生就觀察或與父母及朋友討論所得,作口頭報告,又或模型製作及其他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家課。
  8. 鼓勵教師適當地選擇背誦,以促進學習,例如對文學作品的欣賞,為促進理解的記誦。

家課的頻次及數量:

  1. 質比量重要,給予學生適量的家課,更能啟發他們,取代他們樂意去做。
  2. 重複性抄寫的功課,如抄寫課文或字詞,書法練習等,會因應學生程度和實際需要來安排。
  3. 任教同一班的老師應互相協調,確保學生每天的家課均衡而適量。
  4. 家課種類、次數、份量必須依各科之科務備忘,老師可按科務備忘,為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家課上作調適,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5. 鼓勵學生善用空餘時間閱讀課外讀物,擴展闊學習領域。

(三)運作程序

  1. 方便學生必須在家課冊上記齊家課。為方便低小家長查核,學校每天將小一至小三家課欄內容於GRWTH即時訊息內發放。
  2. 學生須按時繳交功課。
  3. 科主任於學期初科工作會議上,與各科任商議議議本科的家課形式,次數及份量標準,以供參考。
  4. 各班中文、英文、數學的科任老師,每天均會給學生功課,其餘科目則視乎課堂分配及所需而定。老師在分配家課時,留意該班當日家課表的家課量,必要時將份量作適當的調整。
  5. 逢星期三為一至三年級的「無功課日」,以減輕初小學生學習壓力及讓學生可於課餘時間發展個人興趣和舒展身心。
  6. 為促進學生學習以銜接中學課程,四至六年級不推行「無功課日」。
  7. 教師安排家課,內容應清晰明確,由教師將家課簡稱板書在課室「家課欄」上,並填充在「課室日誌」上。
  8. 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以助學生順利完成家課,但應避免避免過份的協助,令學生失去思考和嘗試的機會。
  9. 教師會鼓勵學生盡力完成家課。如學生能力不逮,替代完成課業,老師會盡力跟進及幫助學生剋服學習的難點。
  10. 教師會認真批改課業,盡快發回學生,並應給予學生建設性且具體的回饋,如口頭或書面回饋或乾預,指出學生習作做得好與不好之處,幫助他們明白自己的強,弱項,改善學習。教師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欣賞,包括良好阻礙或印章等。
  11. 老師定時檢查學生在網上自學平台的表現,並鼓勵同學完成,如有需要可安排同學在電腦室內完成。
  12. 學生欠交功課,老師會查究原因,督促補做,並利用家課冊通知家長。
  13. 經常欠交家課者,老師會與家長聯絡,尋求解決方法。
  14. 學生每天在家中完成功課後,應由家長或監護人在家課冊上簽名。
  15. 家長應關注學生做家課的表現,於有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點,學生表現良好,亦應加以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