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

目標

  1. 提高讀寫聽説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1.1 以縱向及橫向寫作架構,一至六年級利用校本「寫作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2 三、四年級以校本「閱讀冊」,提供閱讀篇章,指導學生閱讀策略及答題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2. 讓學生循序漸進掌握主動探索的學習方法。
  3. 深化教師培訓,提供多元化教學策略。
  4. 教師利用正面回饋,接納學生創新意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5. 推動中華文化,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6. 積極應用電子學習。
  7. 提供恆常的説話訓練,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8. 培養學生正向價值觀。

課程特色

【單元主題教學】

利用單元形式,透過主題導入文章,深入探討課文中的語文知識,給予學生豐富、均衡的語文學習經歷,充分發展閱讀、 寫作、聆聽、說話及其綜合運用之範疇。

【重視欣賞文學、經典閱讀】

校本規畫經典文學教材,透過朗讀、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並鼓勵學生熟讀含豐富文學、文化內涵的經典名篇,以積累語感,提高語文素養。

【拓寬閱讀量及閱讀層】

為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運用閱讀策略,於每單元中加插補充課外文章。另外,為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本科提供多項網上閱讀平台,如「中文百達通」、「智愛中文平台」、「現代中國語文每日一篇」,讓學生自學。本科亦重視閱讀的過程,着重連繋個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課堂中鼓勵學生發表讀文後感,透過同儕分享,體會作品深意。

【參與校外計畫】

  1. 參加教育局校本支援組提供的「中文分層支援教學計劃」,優化六年級校本寫作課程。
  2. 「小學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課程延展至六年級。教學支援層級分成兩層,包括第一層「全班優化教學」和第二層「小組支援教學」。同時,亦把「喜閲寫意」課程與教科書課程結合,讓 不同能力的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及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滲透正向價值觀(自律、責任)

  1. 配合「自律」主題,於一至六年級進行一分鐘演講訓練。
  2. 同學之間互評,就同學的表現提出建議,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
  3. 推動學生完成自學角的自學內容,科任老師定期檢視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培養學生自律能力和責任感。在自學角為學生增設一些中文教具,讓學生在小休時用遊戲的方式自學中文,培養學生自律能力。

推動校園正向文化

  1. 透過不同形式活動,例如:中文日、多元文化共融日、徵文比賽等,讓學生於活動中建立正向態度
  2. 善用學校空間,將學校佈置成為正向校園,讓學生認識及感受正向文化。
  3. 利用壁報展示同學作品,例如:書法、寫作,優秀的寫作作品可獲邀公開朗讀發表,提升學生自信。
  4. 將學生學習成果製成電子版本,定期上載至校網,提升學生成就感。

中文科多元文化共融日

中文科多元文化共融日的活動包括:非華語外籍人士講座、繪本故事劇場、課室問答遊戲等,
令學生增加對中國文化及歷史認識之餘,亦傳承與共享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精神,
同時加深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學習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相處。

網上故事寫作工作坊

為了提升學生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欣賞態度,本校特意安排部分三至五年級學生參加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舉辦的「童你說故事──網上故事寫作工作坊」,工作坊將教授中文和英文寫作故事的技巧。

中文百達通及智愛中文平台

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中文科每年開設「中文百達通」及「智愛中文平台」供學生於網上學習,並定期進行頒獎,以表揚、鼓勵及欣賞有傑出表現的學生。

校外作文、演講比賽

本校的中國語文教育著重應用與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積極參與校外之語文活動及比賽,增廣見聞。

5A葉景鋒、6A羅晴匡、6A溫紫盈、6A溫紫陽於「童你說故事」演講比賽中獲優異獎。

「第四屆全港中英文徵文大賽」中,5A吳嘉珈、6A李靖宜獲銅獎,5B黎子榆、6A吳子珊獲優異獎。

目標︰

1. 協助學童盡快適應本港的中文課程,及銜接主流課堂
2. 為學童提供額外的中文學習課程
3. 提升學童的識字量、閲讀能力及寫作能力

計劃內容︰

1.中文程度與本地生相若的學童,會與本地生一起上課

2.安排學童參加非華語中文學習班(星期六)

3.為學童提供課後功課輔導班

4.增聘助理教師以入班協助非華語學生於課堂學習

資源

給家長和學生的配套與支援(點擊進入網頁)

Provision of School-based Support in the Learning of Chinese Language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bjectives:

  1. To facilitate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adaptation to the local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articulation to mainstream course.
  2. To provide additional Chinese courses for students.
  3. To increase the repertoire of vocabular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Programme:

  1.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will have lessons with local students who have similar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2. Arrange Chinese classes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on Saturdays.
  3. Provide after-school tutorial classes for the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4. Appoint a teaching assistant to assist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in class.

 

Resources

Support to parents and students(Click here)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Education Support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
Our school provides additional support for NCS students to facilitate their learning of Chinese:

 

  • 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
    providing after-school support programmes in learning Chinese
  • 增聘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appointing teaching assistant to support NCS students’ learning of Chinese

 

  • 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
    arranging intensive Chi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de(s), e.g. pull-out learning if necessary, split-class/group learning, etc

 

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organising cultural integration activities